常州工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
作者: 发布时间: 2006-11-13 浏览次数: 852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体育教学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人才,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结合我院现有的体育场馆条件,在总结我院体育课程建设和改革实践及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
   1.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2.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1.身心健康目标: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的健身运动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知识及裁判方法,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3.终身体育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    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三、课程设置
    大学体育课程,分以下四类:
    1.体育基础课:一年级第一、二学期为体育基础课,以二级学院、行政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体育课。
    2.专项运动课:第三至第四学期为专项运动课,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兴趣自愿选择由学院开设的体育专项运动课。
    3.康复保健课:对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学生,开设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
    4.体育俱乐部:根据我院现有的场馆条件和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课外单项体育俱乐部的形式来组织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为学生提供选择自己的练习手段、练习强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之内,形成课内外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学生持会员卡在课外规定的时间内参加任何俱乐部的活动。俱乐部向学生提供场地器材,并有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帮助学生培养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5.运动训练课:对体育特长生及学院运动队主力队员,开设以各专项运动训练为主的体育课程。
四、课程结构
    1.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行“开放式教学”,学生可自由选择上课内容,自由选择体育俱乐部、自由选择教师。
    2.根据学院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体育俱乐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提高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
    3.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化手段,每学期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五、课程内容
    体育课程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
    1.体育基础课(2学分)主要教学内容:
    (1)球类、武术、大众健身操(女生);
    (2)基础理论(①高等学校体育;②体育卫生与保健),
    (3)主要运动项目介绍(①田径;②篮球,⑧排球;④足球):
    (4)《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
    2.专项运动课(2学分)主要教学内容:各专项运动的基本技术、战术、理论、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基层单项比赛的指导方法和组织方法。开设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健美、健美操等。
    3.体育俱乐部开设项目
     [1]篮球 [2]排球 [3]足球 [4]乒乓球 [5]羽毛球 [6]网球 [7]形体健美操 [8]体育舞蹈 [9]健美 [10]武术 [11]跆拳道 [12]自由搏击    (注:以上项目开设初级班、提高班)
[13]田径 [14]木球 [15]网式足球 [16]野外生存    (注:以上项目开设普通班)
    4.体育保健课主要教学内容;养生体育、运动处方、医疗体育、机体康复方法等以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项目。
    5.运动训练课主要教学内容:各运动队教练员规定的专项训练计划,任务,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参加各类体育竞赛,为学院争光。
六、教学管理
    1.选课程序
    (1)一年级第一、二学期由学生所在二级学院按行政班集体上课。
    (2)二年级学生每学期根据体育教学部公布的学习与训练项目,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体育专项运动课。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选择二个以上不同项目、不同层次的体育俱乐部学习与训练。
    (3)体育俱乐部实行收费制,除田径项目,其余项目按学院确定的收费标准收取费用。
    2.课堂管理
    (1)体育课程是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成绩是衡量体育教学和评估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内容,也是反映学院体育工作效果的重要部分。    
    (2)体育课合计4学分。学生在校四年必须修满4个学期4个学分,每学期只能修1个学分。
    (3)学生若未取得每学期规定的体育类课程学分,不具备评选三好学生、奖学金。
    (4)学生获得体育课程全部学分毕业时视为体育合格,否则不能毕业。
     3.成绩考核
     (1)体育基础课:
          课内:①球类、太极拳、大众健身操(女生);②基础理论考试;③考勤。
          课外:体育俱乐部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专项运动课:
          课内:①专项技术;②专项理论(小论文);③考勤。
          课外:体育俱乐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3)康复保健课:①达到课程基本要求;②理论;③考勤;
     (4)运动训练课:完成各运动队教练员规定的训练任务,并在各级运动竞赛中取得预定名次。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5)学生成绩以百分制进行登录,毕业时以“合格或不合格”二级标准进行评定。
七、附则
    1. 本纲要从2003年9月开始实施。
    2. 本纲要由教务处负责解释。